5月8日,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机关党委和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联合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楼举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刘海涛教授致辞,副主任倪德刚教授主持,副主任刘学军教授作总结,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安令裕,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党总支书记鲍永升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班学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张工,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应邀到会并作主题发言。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全体教师,机关党委代表,校(院)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及部分媒体代表共100余人汇聚一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深刻理论内涵、实践要求和贯彻落实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刘海涛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对贯彻传承五四精神提出具体要求,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特殊关怀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需要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
张工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意义深远、催人奋进,是做好青年职工工作的根本指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唤醒了中国工人的阶级意识,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觉阶级转变。党成立后不久,就组织产业工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处,召开全国第一届劳动大会,工人运动就蓬勃开展了。他表示,要在努力掌握、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青年职工工作上下功夫,要高度重视用精神的力量引导青年职工建功立业,要和全社会一道围绕新时代中国青运和工运时代主题引导广大职工做新时代的奉献者、开拓者。 张鸣强调,发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他指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不仅从思想上使中国人站立起来,而且从文化上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力量。五四运动孕育的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石。发扬五四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最关键的是培育爱国之情、砥砺爱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最基础的是汲取道德滋养、感受道德风范、锤炼道德修为。
来自机关党委、科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的10位青年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和研究领域,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青年学者的时代担当、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做好党校青年工作等方面畅谈了学习体会,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望历史,总结规律,面向青年,指导全党,内涵十分丰富,思想极其深刻,是指引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前进的纲领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深切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要求,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讲话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如何看待青年、如何评价青年运动”这一基本问题,系统论述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青年”这一重要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回答了“新时代我们党如何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这一重大命题,指明了抓好青年工作的路径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青年们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积极践行五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坚持务实、力行、协作,做到定标、定法、定力,切实在本职工作岗位建功立业,成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一代新人。
刘学军在总结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大会,学者们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把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的研究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大任结合起来、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主题结合起来、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认识成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的目的。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