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机关服务中心获得“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后,日前,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又公布决定,命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教育研究室、培训部教学处等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集体为“2017-2018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
这次校(院)获评各级“青年文明号”的3个青年集体,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好、职业技能好、工作作风好、岗位业绩好,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校(院)委会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围绕校(院)主业主责,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了青春风采,忠实践行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目标,充分体现了青年文明号的精神理念。
机关服务中心青年集体:凝心聚力、绽放青春,为党校后勤事业发光发热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机关服务中心现有35岁以下青年职工560人。他们几乎都是90后,甚至有一大部分95后。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校园时,他们清扫得窗明几净的房间为学员送去每日的第一份安心;当开会发言时的口干舌燥考验着每个人的身心时,他们细心倒好的每杯茶水帮助学员迸发出新的思路与光彩;当结束了一天的疲惫回到楼内时,他们一张张温馨的笑脸和暖心的话语为学员带来了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惊喜……青春洋溢的他们为党校后勤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创新活力。正是这些青年,站在后勤服务一线,成为校(院)后勤服务工作的生力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担负着培训轮训党和国家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服务对象主要是地厅级、省部级领导干部、各大部委的重要会议及每年的中央系列研讨班。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校(院)后勤服务工作必须有高标准、严要求。
他们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后勤姓党”,树立牢固的主人翁意识,以校(院)为家,对校(院)后勤服务工作由衷热爱。他们用真诚的微笑迎接每一位学员,用勤劳的双手带给学工人员宾至如归的温暖,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一曲曲青春的赞歌。
他们自觉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校(院)后勤事业中去,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体现到校(院)“四个建成”的奋斗实践中去,树立标准意识、标杆意识、标兵意识,广泛开展技能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争创“青年文明岗”、争当“优秀服务员”,立足一线服务岗位,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用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广大学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学习、舒心工作,得到了历届学员的高度称赞和广大教职工的好评。有学员专门写来表扬信,称他们是“党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学员专门制作锦旗,上面书写着“到家了”,看似简短的话语,却是对这些青年优质服务最高的评价。
他们是与学员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一个群体。正是他们用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用一流的服务和专业素养,书写着党校后勤人的风采;正是他们,在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大发展的潮流中凝心聚力,为校(院)后勤事业发光发热,贡献着青春智慧、青春力量。
教务部教育研究室青年集体:创新促发展,青春勇担当
如果说教务部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学运转的“中枢”,那么,教育研究室就是“中枢”的“中枢”。他们被校(院)领导寄予厚望,称之为引领教学改革的“思想库”;他们被教务部领导委以重任,视之为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参谋部”。在这里,6位平均年龄不到36岁的年轻人豪情满怀、奋发有为,为党校事业挥洒青春、贡献力量。
教学计划是党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法”,是确保教学任务落实的“路线图”,更是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央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载体,对全校教学有序运转至关重要。每学期末,当其他教职工完成学期工作任务即将进入“修整”状态时,这群青年却将迎来工作最繁忙的时段:开展全方位、多维度教学调研,制定下学期各个班次教学计划。每到这时,他们齐上阵,屯好方便面、支起行军床,打印机加满墨,A4纸堆满仓,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全身心投入,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但没有一个叫苦、退缩。
在这群青年手中年均流转文稿百余篇,而他们起草的大小稿件,常常孕育着党校教学改革的思想“萌芽”。他们起草并发表的《关于加强党校精品课建设的几个问题》,提出党校精品课的“五条标准”,成为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广泛推崇的“行业标准”。如今,精品课评选已连续举办5届,成为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发挥教学示范作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
这群青年积极作为,为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出谋划策。他们推动实施竞争上岗和末位调整制度,使党校课堂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他们推动建立面向全校教师的讲题招标机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他们研究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实施办法》,在对数千条评估数据进行测算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评估项目和权重,确立了科学的教学“指挥棒”。
对“中枢”的“中枢”这个称赞,这群青年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有同志说:“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党校教学、党校事业紧密相连”,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要向领导和其他处室的同志多请教学习、多沟通协调,我们的工作是在教务部全体同志鼓励支持、共同努力下开展的,成绩属于大家。”
身在兵位,心为帅谋;爱岗敬业,不尚空谈,是这群青年的职业信条。正如他们说的那样:“中央党校教学质量的金字招牌背后,便是我们岗位工作的闪光点。”
培训部教学处青年集体:在团结协作、苦干实干中淬火历练、成长成才
教学处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重要业务处室。校(院)组建前,为原中央党校培训部组教处,机构改革后,调整为教学处。这也是个年轻的团队,全部由“80后”组成,平均年龄36岁。
2019年春季学期,党中央决定在中央党校开办新的中青班,习近平总书记作动员讲话,对中青班学员的理论学习、党性锻炼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青班学员管理的内容、模式、要求随之变化。
面对中青班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管理模式更新和学员人数翻倍、组织员队伍构成多元等新情况,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以高密度、高强度、高要求组织学员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良好开局,与兄弟处室强化沟通、团结协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研究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探索工作新模式,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运转顺畅,得到高质量落实。
他们始终把工作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保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努力把握工作规律,全面梳理、系统修订《培训部学员管理制度汇编》《培训部学员手册》,编写《组织员工作指导书》《培训部学员社会调研指导书》,有效提升学员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这群“80后”青年,都面临家庭、事业双爬坡,工作忙、孩子小、父母老,面对这些困难,他们不抱怨,不计较,敢打硬仗、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往往是白天各种会议、各种沟通协调,默默承受工作上的压力和烦恼,晚上回到家迅速切换到“家庭辅导老师”和“保姆模式”,等娃儿们都睡了,再接着写白天没完成的文稿,反思工作得失。2019年春季学期,为保证学员报到、入学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顺利进行,他们连续工作到凌晨,有一位女同志在孕晚期,仍坚持和大家一起加班,直到被医生勒令住院“保胎”。
正是一次又一次硬仗打下来,这个年轻团队的心智、能力和韧性得到锻炼,有了应对繁重工作和复杂局面的经验和底气。也正是在认真履职、奋发有为、苦干实干中,他们得以淬火历练、成长成才。
青年成长成才,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青年岗位建功,要靠个人自觉,也要靠引导激励。校(院)组建以来,校(院)委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评选表彰“十佳百优”青年,出台多项激励和帮助青年教职工成长成才的制度规定,选聘一定比例的聘用制、合同制青年员工到管理岗位,在机构改革中专门设立青年工作处……这些举措,教育引导、鼓励鞭策着广大青年教职工在新时代校(院)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对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教职工来说,奋斗就是做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每一项工作,这就是新时代党校青年最亮丽的青春底色。
近年来,随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事业发展,校(院)青年教职工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占比不断提高。目前,全校(院)40岁以下在职在编青年教职工超过30%,聘用制、合同制人员40岁以下青年突破50%。广大青年教职工围绕主业作奉献、立足岗位建功勋,日渐成为支撑校(院)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这次获评各级青年文明号的青年集体,是校(院)广大青年教职工的先进代表。2018年校(院)组建后,已有5个青年集体申报参与校(院)第一批“青年文明号”创建,越来越多的青年集体在履职尽责、苦干实干中发扬青年文明号的精神理念、践行青年文明号的创建目标。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在新时代校(院)事业发展的广阔征程上,广大青年教职工坚持“党校姓党”原则,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正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永远奋斗的精神、昂扬向上的风貌,在平凡岗位上建功,为校(院)“四个建成”发展目标贡献青春智慧、创造精彩青春。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