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校新闻

央校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央校新闻

挖掘好运用好“三线建设”蕴含的丰富党性教育资源 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1-10-29作者:来源:《学习时报》 记者:海丽华分享到:

  10月19日,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重庆市委党校(行政学院)、重庆市涪陵区委主办,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协办的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涪陵召开。这次学术研讨会,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系列学术研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就研究“三线建设”历史、挖掘“三线建设”的精神价值开展党性教育等进行研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副校(院)长李毅主持开幕式,重庆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吴存荣致辞。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毛主席从战略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长远布局考虑,决定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数百万建设者满怀爱党爱国热忱,义无反顾从祖国各地奔赴三线,从零开始、披荆斩棘,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十几年间,在西部先后建立了一大批工业、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一大批重点企业和基地,还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城市拔地而起。“三线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为西部地区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整个国家的国防战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创造了共和国建设史乃至整个世界工业建设史上的奇迹。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国家战略,“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但它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无穷的精神力量。重庆是西南重镇,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三线建设”奠定了重庆城市现代立体交通网络的基础,为重庆留下了重钢厂、长安厂、嘉陵厂等100多处企业及科研机构。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涪陵816地下工程,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是“三线建设”重点中的重点,是“三线建设”的一个标志和缩影。

  李书磊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作出重要评价,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三线建设”是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事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发挥熟悉地方党史的优势,加强对“三线建设”的研究,努力开发好相应课程。要进一步拓展“三线建设”研究的深度,贯通历史和现实,真正提炼出具有学术意义的真问题,从多个时期、多个地域着眼进行比较分析。做党史研究,一定要沉下心来搜集整理当地文献资料,尤其是口述史料,把材料搜集完整、做扎实,形成系统完备的资料库,为研究打好史料基础。无论是研究“三线建设”,还是研究党史的其他问题,都要注意从多学科角度进行深化分析,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历史领域,也要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角度开展研究,寻求更宽广的学术支点和学术资源。“三线建设”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宝贵教材,蕴含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一定要挖掘好、运用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近年来都利用本地区的红色资源建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党性教育,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要认真总结和推广。

  研讨会上,来自国内10多个省市党校、高校以及中国社科院、铁道党校的专家学者们回顾了那段难忘的奋斗岁月,交流探讨了“三线建设”的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

  研讨会采取学术研讨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816工程”和816军工小镇历史遗迹,大家边观看边认真聆听讲解介绍,更加深刻感悟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