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学员管理

“身入”基层体察民情 “心到”基层淬炼党性 ——第50期中青班社会实践活动综述

发布时间:2021-10-28作者: 陈立钢、韩东光、李浩淼来源:进修一部分享到:

10月18日至24日,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第50期中青班一班、二班、三班分赴岳西、舒城、休宁等县的12个乡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员们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群众生活、了解民情民意、献计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砥砺初心使命、锤炼干事本领。实践期间,校(院)副校(院)长胡忠明、王林武副教育长王敬志,省委组织部规划办主任程仰传、干教处处长陈家志、副处长汤中营等同志专程赴各实践点看望慰问学员,现场指导实践活动。

瞻仰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辈,砥砺初心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踏上红色革命圣地,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多次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实践期间,中青班全体学员也纷纷走进所在地的红色教育基地,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党史学习中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10月18日,中青一班学员首先来到大别山烈士陵园,在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大家列队肃立,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鞠躬致敬,并在王步文烈士墓前举行微党课。

中青二班学员第一站前往位于舒茶镇的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踏寻伟人足迹,感受红色情怀。在高敬亭、胡底、吴展等烈士塑像和平田烈士墓园前,大家展开鲜红的党旗,以重温入党誓词方式向革命先辈报告:我们将守初心、担使命,接续传承红色基因。

中青三班学员刚下高铁,就满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赶往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先烈雕塑前肃穆静立,庄严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聆听英雄事迹,缅怀铁军英魂。

革命传统教育让学员们深受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我党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先辈的遗志传承好、发扬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斗争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扑下身子走上田间地头:体验农耕甘苦,增进群众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参与劳动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农户家里,学员们迅速融入农村日常生活,灶台前烧火做饭、水池边刷锅洗碗、庭院里劈柴扫地。在田间地头,学员们撸起袖子、卷起裤管,纷纷加入农业生产队伍。

中青二班学员与村民一起开沟挖地、为茶树除草、采摘油茶果、收挖红薯、修剪苗木,虽然汗流浃背,依然情绪高涨。一起干活的农户不禁竖起大拇指,赞许地说:“这些干部们,别看年纪不大,都有一套。他们不仅能坐在会议室里,谈起农村建设、农民致富,清清爽爽、头头是道,干起农活来,也是像模像样。”

中青三班学员在大叔大妈的指导下,从笨拙到熟练,学会了从挖山芋、翻土地、栽菜苗到施农肥的“一条龙”劳作,学会了给茶树除草松土、采摘菊花、维修农机具,也学会了割鱼草、担扁担、喂草鱼。每掌握一项农业技能,大家便觉得成就感满满。

中青一班学员向群众学习农村生产生活技术,帮助群众割稻子、摘瓜蒌、挖茯苓、臼春米、打糍粑、缝衣服、腌咸菜,晚上交流研讨,撰写民情日记,整理心得体会,把感性认识理性化。

通过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住一个屋、同耕一片田、同种一块地,学员们融入了农村、走近了农民、了解了农业,体验了农耕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几天的生活体验,也让学员们与镇村干部和农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领悟。

广泛走访座谈:体察民情民意,践行群众路线

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实践期间,学员们广泛走访座谈,慰问老党员、困难户以及留守儿童,与农户聊家长里短,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针对群众困难,学员们结合自身专长,积极开展帮扶,为群众排忧解难。舒城县高峰乡西港村的脱贫户汪加英患有因风湿引起的严重高血压和心脏病。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的学员孟晓明得知情况后,主动询问、查看汪加英的病历和用药,提出更加科学的诊疗方案,并积极联系省城医院专家团队,帮助汪加英解决实际困难。老人激动地表示:“我入党五十多年、退休二十多年,党从来没有忘记我,脱贫致富有政策,看病、治病有医保,还有这些好干部、好党员来看望我,帮我看病,真是比我的亲人还要亲。”

通过走访、座谈、慰问,学员们深切感受到基层群众对党的政策的支持与拥护和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也深切感受到基层群众的淳朴与伟大。学员们表示,一定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谆谆教诲,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当英雄,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成为不负人民的新时代好干部。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工作献计献策是本次社会实践的重要任务。实践期间,学员们结合所在镇村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等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中青三班详细调研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对策建议;围绕乡村人才振兴,走访了解乡村人才“引育留用”的困难,介绍了学员所在单位的做法经验;围绕乡村文化振兴,走访调研了红色旅游基地、古村落建设保护现场、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就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提出对策;围绕生态振兴,走访调研了“生态美超市”建设发展模式;围绕乡村组织振兴,调研了解村级党组织建设现状、党员发展管理、四务公开和基层治理等情况,并结合学员自身经历提出工作建议。

中青二班充分发挥学员来自省直、市直、乡镇、高校、国企等岗位特长,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积极为本地乡村振兴工作送理论、送政策、送科技、送法律、送方案。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学员左金刚就舒城县光明村光明峰文旅项目,提出借助“三线”工业遗址,建设“三线”工业怀旧博物馆和网红打卡地,建设休闲游与研学游一体化文旅项目的建议,得到了项目开发人的高度认可和称赞。

中青一班学员在认真考察当地乡村学校、卫生院、村办企业、特色农产品基地、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基础上,通过访问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创业青年,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座谈交流等形式,与当地干部群众就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资源开发、美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意见建议。

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排紧凑,取得了显著成效。学员们真正做到了“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听到了真话,查到了真情,锻炼了党性,提升了调查研究和群众工作能力。一次乡村行,一生乡村情。七天农村生活虽然短暂,但给予学员们的震撼、怀念与激励却深入骨髓、终生难忘。在离别之际,学员们一致表示,将会继续巩固社会实践成果,在未来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增强工作本领,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