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属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三专题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题,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高度凝练的新时代表达。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的伟大实践,时刻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的思想和理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篇,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庄严宣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虽然没有设置专章论述“人民”,但开篇文章强调:“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坚定的人民立场和厚重的人民情怀贯穿于全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题收录四篇重要文章,充分说明“人民至上”贯彻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三专题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题收录五篇重要文章,聚焦“民心”这个关键词,鲜明揭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量源泉和根本动力,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坚定政治立场和高度历史自觉。
第一篇《坚持人民至上》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22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的主要部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末强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发生因脱离群众而最终失去群众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用这句朴素直白的语言再次重重敲响警钟,强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注重防范化解脱离群众、动摇根基的风险。
第二篇《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收录的是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后发表的重要讲话节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这深刻彰显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立场。
第三篇《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江山”“人民”重要论述的节录。第一则节选于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6月25日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这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第二则节选于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14日在陕西榆林参观中共绥德地委旧址时的讲话要点,强调“我们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研读这篇文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能更加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大命题的厚重意蕴。
第四篇《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节选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二二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强调“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这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重申与践行,更加强烈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厚重的为民情怀。
第五篇《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节选自2022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雪来到山西省临汾市考察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文章开宗明义回答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明确指出“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这也揭示了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三专题收录的这五篇重要文章,从历史维度回答“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基本命题,从理论维度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价值维度回答“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从实践维度阐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践行要义,从情感维度彰显“永远在路上”的为民情怀和忧患意识。这五篇重要文章连同前三卷中关于“人民”的重要论述,一起构建起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相互贯通的“人民的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