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谈体会

坚持人民至上 守好红色江山

发布时间:2022-09-05作者:李安东来源:分享到: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发行,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这部著作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就是“人民至上”,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的人民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关于“人民至上”的5篇讲话,深刻阐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重申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这段话蕴含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深刻指出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胜利,都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结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的百年奋斗史。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根本经验。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重要论断。


在实践中践行“人民至上”,守好红色江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求全党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句向全国人民的深情表白,充分彰显了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千钧分量。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种“无我”状态,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树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光辉典范。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西方一些国家采取了所谓的“躺平”式抗疫,选择自然免疫、群体免疫的方式,这是对人民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地反复冲击,咬紧牙关、坚持不懈、持续攻坚,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心系群众冷暖、倾听百姓呼声,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最大程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些朴素而深刻的论述,阐明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政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三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建设,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四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建设,紧紧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问题,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五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动情地讲:“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这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发声、为人民办实事,把使命扛在肩上,做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的境界;展现了关心群众生活、心系群众冷暖,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中的激情和为民担当的博大胸怀。今天,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更加宽裕,面向未来,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蚌埠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