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将开创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也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边疆民族地区党校提供了新机遇。
深入学习领会《条例》,进一步增强做好党校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条例》充分吸收近年来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对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治校各方面工作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始终把党校事业发展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统筹谋划,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条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灵魂主线贯穿始终,将重要要求细化为具体的制度安排,为党校(行政学院)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提供了行动指南。
将实践经验凝练为制度规范。《条例》修订充分吸收了党校(行政学院)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积累的新鲜经验,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总结上升为制度规范,推动党校更好发挥职能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条例》新增开展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相关内容,明确开展基本培训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定了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要培训对象、主要班次和学制,对加强开展基本培训作出了制度规定,充分彰显了党校为党育才的独特价值。《条例》聚焦为党献策、努力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对党校(行政学院)加强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加强理论研究、对策研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条例》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原则进行完善,新增“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工作原则,强调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之间应当加强在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发挥整体优势。
系统强化了新时代党校工作的保障性和约束力。《条例》深刻阐明了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政治方向、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明确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党委的重要部门、教育培训干部和党员的主渠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确立其重要地位并明确“做什么”;规定坚持党校姓党等原则,贯穿工作全过程以明确“怎么做”,确保方向正确;明确各级党委办、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细化领导内容,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对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教学科研、开放办学、学员管理、办学保障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统规定,构建起覆盖办学治校各环节、贯通上下各级党校的制度体系。《条例》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不仅是指导性文件,更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评估和检验党校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新时代党校工作提供了权威、稳定、可操作的基本遵循。
深入贯彻落实《条例》,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边疆民族地区党校
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以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重大契机,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最新指示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条例》,着眼边疆民族地区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办学规律,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提升履职能力,全方位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做到高标准办学治校、高质量服务大局,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围绕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的政治要求,高质量落实基本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边疆民族地区党校应围绕这“四个特别”的政治要求,严格遵循《条例》要求,高质量落实基本培训。构建规范化班次体系。依照《条例》中对培训对象的规定,结合西藏实际,制定并实施贴合需求的基本培训方案。聚焦“覆盖面”,科学规划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各类班次与学制,实现全员覆盖。构建系统化内容体系。按照《条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突出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打造相关课程体系。构建特色化供给体系。围绕西藏“四个创建”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专题培训。开设“四个创建”、农牧民党员教育示范培训、寺管会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等特色班次,加强反分裂斗争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教育,为西藏稳定与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构建一体化保障体系。遵循《条例》中教研咨一体化要求,加强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开展学员咨政、实践调研活动。整合优质资源,深化系统合作,强化基层党校师资培训,推动优质课程与资源向基层延伸,凝聚高质量基本培训的强大合力。
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高质量开展科研咨政。强化理论阐释的地方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系统阐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反分裂斗争理论,打造有标识度的学术话语体系。围绕自治区党委落实“四件大事”的决策需求,集中攻关西藏重大实践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为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的工作要求提供学理支撑。构建对策研究工作闭环。遵循《条例》中科研工作要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要求,着力构建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询进决策的运行机制,将“四个走在前列”的实践路径作为研究重点,持续实施全区党校区情专项调研工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产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为各级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筑牢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用好图书、报刊、新媒体等传播媒介,积极发声、正确发声,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努力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成为领导干部坚定政治方向、廓清思想迷雾的旗帜。
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党校实际,高质量加强自身建设。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殊区情和党校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将《条例》要求转化为破解难题、厚植优势的创新实践,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建强人才队伍。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紧扣反分裂斗争和民族团结前沿需求,大力实施“名师工程”,依托“组团式援藏”机制精准引进高水平紧缺教师。创新育才模式,完善选调、区外跟学、访学研修、基层挂职等多路径培养机制,强化政治训练和实践锻炼。深化用人机制改革,突出能力与实绩导向,打破人才使用壁垒,搭建人尽其才的平台。完善人才服务与评价激励体系,强化待遇保障与人文关怀,营造真正留住人、成就人的良好环境。依托援藏优势,深化与对口支援省市党校在师资共享、合作研究、联合培训等方面的常态化机制,不断拓宽人才成长通道。优化服务管理支撑体系。立足边疆地区高海拔实际,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优化后勤服务保障,营造优良教学环境。完善以《条例》为核心的内部治理制度,细化教学、科研、学员、财务等管理规程,提升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对下级党校的业务指导、质量评估和资源支持,推动优质课程和师资向下覆盖,提升系统整体效能。积极借鉴内地先进管理经验,探索与东部党校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和远程教育平台,以数字化手段缩小地域差距,增强管理服务整体能力。全面加强党建引领。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明政治纪律特别是反分裂斗争纪律。持续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将党性教育贯穿业务工作全过程。强化日常监督和廉政风险防控,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和实干担当的良好氛围,以高质量党建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条例》,是边疆民族地区党校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扛起主体责任,为党校事业发展强保障、优环境;西藏各级党校要锚定“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紧扣“四件大事”“四个创建”,将《条例》要求转化为办学治校实效,以高质量党校工作助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党校事业新篇章。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