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

精神文明

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党建 - 精神文明

校(院)定点帮扶工作专题报道 | 徐冬梅:留下我们奋斗的印记

发布时间:2021-06-15作者:来源:分享到:

        记得2017年五一节假期刚过,我们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徐杰亲自开着私家车,带着扶贫专干赵成才、唐基元和时任副队长的我经过的3个多小时车程抵达了王寨村。

驻村工作全体队员合影


        既然是扶贫,我们想着村里情况一定不是特别好,来之前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村部的办公地点孤零零地立在一间民居后面,室内胡乱混放着各种杂物,办公桌抽屉歪倒在桌子边,椅子断了腿,柜子门关不上。村子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薄弱,没有几条像样的道路,尤其在下起雨后泥泞不堪的道路几乎让人寸步难行。供电不稳,自来水不通,蚊蝇四处飞舞……


        来到村里的头一个月,我们开始走访调研。18个自然村1558户人家,逐户走访一家不漏。面对手中的走访记录,我们都很吃惊:王寨村2016年村集体收入全年竟然仅为6000元,村委会还倒欠村民9000元;而贫困户们人均年收入就几千元,吃饱穿暖都成问题。


初到村里的工作队召开贫困户座谈会


        工作队队长徐杰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初步考察了王寨村的基本情况后,他将我们召集在了一起。这是一次深入的谈心和交流,四位扶贫干部互相讲述着几天来的见闻和感触,彼此的倾诉缓解了初来乍到的种种担忧和疑虑,同时也达成了一个共识:王寨村脱贫一刻也耽误不得!


        我们迅速制定出一年的工作计划,谋划了驻村三年的目标规划。说干就干,我们立马开始定方案,跑项目,找资金,搞产业……工作队员马不停蹄,因村制宜,因户施策。


        在极为艰苦的第一年,冬天的刺骨的寒风吹不垮我们昂扬的斗志,雨雪天失修屋顶的漏水浇不灭我们似火的热情,艰苦的条件没有让我们有半步退缩,反而鞭策着我们:我们来到王寨村,就是为了把组织的温暖送到王寨村。能让王寨村的村民能早一天过上好日子,早一点脱贫出列,我们就无愧于我们扶贫工作队的历史使命。


工作队与村干部一起工作


        随着我们工作的逐渐深入,王寨村的基础设施逐渐改善,各类产业也渐渐有了起色,村民们的收入也渐渐涨了起来。村里有个贫困户王文宣,一见到工作队员就会拉着队员的手连说:“谢谢你们!”他家年收入已经增长到2万多元。看着王寨村每天都有新变化,我们大家虽然辛苦,但都非常快乐。


        可就在此时,我却因为被查出了癌症,被迫离开了扶贫的一线。心里万般不舍,但徐杰队长、成才、小唐都紧紧握住我的手,让我放心,他们一定会把扶贫工作坚持到底,一定带领这个村子全面脱贫。我离开后,他们还经常告诉我村里的变化和取得的可喜成绩。我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还和村民们保持着联系,身体允许我还抽空经常回村看看。单位的人看到我还如此关心着扶贫工作,都深受感动。但我会告诉他们,比起已经撤回的我,仍在驻村的三个伙伴更不容易。


赵成才、唐基元走访贫困户


        小唐是工作队中最年轻的,驻村开始的时候,他的女儿刚三岁,他的手机里还存着出发那天女儿录的视频。视频里可爱的小女孩说话还不是特别利落,但是“爸爸爸爸”却喊得格外标准清晰,伸出小手就要抱抱。小唐说每到晚上,工作再累,他都会与女儿视频 “我想等全面脱贫成功那天,对着电视跟女儿说,这里也有爸爸的一份力,我想我女儿一定会觉得爸爸很棒,说不定还会去跟学校里的同学吹牛呢!”他说起女儿,总是带着笑容,可他何尝不想一直陪伴在女儿身边,见证她的成长呢?记得刚驻村时,每天都要填许多表格,有些数据计算过程还较为复杂。而村两委人员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是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完成这些工作非常困难,为了能及时完成,小唐总是挺身而出,认真研究每张表格,仔细分析计算公式,为大家分解计算过程,常常熬夜至凌晨二、三点,终于使得大家顺利完成第三方评估前的各项基础工作。


        与唐基元一样,赵成才也时常挂念着自己的小公主。初去王寨村时,他的女儿还有1个多月就要迎来高考。出发的时候他很担忧,毕竟高考是大事,怕会对女儿有影响。他也感觉到女儿嘴上不说,心里是有点不高兴的。他总说要好好感谢他的妻子,是妻子告诉他女儿平时还有她陪着,让他放心去扶贫。赵成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发作起来疼痛难忍,可用他坚韧的军人气质和认真细致地工作态度,克服身体上的疼痛。每次外出走访调研归来,他总是不顾辛劳地主动承担起整个扶贫工作队的各项后勤事务。有时看他已经很累了,大家就都让他去休息。他却回答说:“有些事忍一忍就扛过去了。”


工作队队长徐杰走进田间地头


        作为队长的徐杰,在扶贫前两年,他才刚从从蚌埠市淮上区挂职副区长回来。现在又下到村里当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他的妻子半开玩笑似的抱怨自己是守活寡。为了弥补对妻子的亏欠,他每次回王寨村前总会去菜市场,为妻子买好一周的食材,洗好放进冰箱里。2019年初,徐杰妻子在家忽然发生病毒性面瘫,至今还未痊愈。发病时,徐杰从村里赶到医院,原本非常爱美的妻子拉着他的手痛哭不已。之后每次回家,妻子都恳求他向组织申请撤回。徐杰带着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劝她:“快了快了,快胜利了,我很快就会回来,你也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是第一书记、是队长。这个节骨眼上,我得有始有终。” 2018年5月的时候,徐杰自己曾患上了带状疱疹,住了五天医院后仍不见好转,那个时候是脱贫攻坚最忙的时期,于是他带着一大堆药,忍着神经的剧痛回到村里继续工作。一次跟他聊天的过程中,他道出了一股心酸:“自己生病自己痛好忍啊,但是家人生病……”


        背后无数的汗水与付出,默默无闻地牺牲与奉献换来是累累的硕果。如今的王寨村,凤仙花万紫千红,村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我和依然坚守在扶贫一线伙伴们作为眼前变化的建设者、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内心深处都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与成就感。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庄严的承诺,在脱贫攻坚的“成绩单”上留下了属于我们奋斗的印记。


        作者徐冬梅,曾任驻王寨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

 

来源《安徽党校报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皖ICP备06012118号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

访问量统计(您是本站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