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学员管理

生动的党性课、宗旨课、实践课——省委党校52期中青一班赴休宁县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28作者:王苏平来源:进修一部分享到:

“这是锤炼党性的6天、是身入心入的6天、是收获满满的6天”,道出了省委党校52期中青一班31名学员的共同心声。根据党校教学安排,11月14—19日,中青一班奔赴黄山市休宁县,在该县汪村镇、鹤城乡、流口镇、溪口镇、渭桥乡5个乡镇分组开展社会实践,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劳动中察民情

参加农业生产、帮助群众干活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沐浴着党的惠农政策,经过脱贫攻坚战的洗礼,休宁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群众精神饱满,都夸党的政策好。在当地安排下,大家有的采菊花,有的挖红薯,有的捡垃圾、清环境,有的刨地松土,有的浇水灌溉,有的栽苗洗菜,有的劈柴做粿……每天至少安排半天帮助农户干活,学员们干的认真细致、热火朝天。

今年旱情十分严重,已经很多天没有下雨,许多小溪临近干涸。看到这种情况后,各小组不约而同作出决定,帮助当地群众抗旱保收,于是在田间地头总会有这样一群挑水、抬水的人,他们和农户一起呵护着庄稼。很多学员表示,劳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好方式,在劳动中不仅体察了民情、能够和群众说上话,而且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让自己受到了深刻教育。

走访中听民意

社会实践中,学员们广泛走访当地基层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脱贫户、监测户、五保户和致富带头人,有时是小型座谈会,有时是“乡间夜话”,有时是登门拜访,有时是促膝长谈,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加深了农村认识。学员说,“当一天村支书,更加真切感受到基层是什么、群众盼什么、支书干什么”。

农村年轻人太少,大多出去务工了,乡村建设缺乏人力支撑,甚至老人照顾也成难题;农村教育短板比较突出,教学点想拆不能拆、想办难办好,村空、乡弱、城挤;农村基本医疗难以满足需要,乡村医生普遍缺乏,年轻医生不愿来。等等。学员们来自不同岗位和地方,但群众反映的一个个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引起了学员们的深思,也增添了沉甸甸的责任。

躬学中问民计

休宁汪村镇石屋坑村是当年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徽州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再现着铁军精神,杨业功纪念馆诉说着导弹司令的强军梦想。学员们利用社会实践间隙,瞻仰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拷问初心使命。有学员说,“一段段信念如磐的史实、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一次次受到党性锤炼、心灵净化和境界提升”。

休宁既是红色圣地又是绿色土地。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其源头即在该县鹤城乡六股尖。为了保护新安江,基层干部群众创造性推出“生态美超市”,群众捡拾烟头、废弃塑料袋等可以兑换食盐、肥皂等生活品,调动了老百姓共保环境的积极性。在“生态美超市”,学员们认真听、仔细问、不时记,认为这一创新做法具有典型意义,表示回去后结合本地实际加以推广落实。

践悟中谋民利

社会实践的基本立足点是为民办实事。在帮当地群众干农活之余,各实践小组自愿开展捐赠,慰问老党员、在校孩子以及五保户等。在乡镇学校和教学点,学员为孩子们送上零食和学习用品,有的策划利用高校资源助力农村教育,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19号是社会实践结束的日子,学员们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深厚的友谊,合影留念、互留微信,一片依依不舍之情。在各实践点交流座谈会上,学员们纷纷发言,谈感受、谈建议、谈收获,“注重后继、后劲、后代、后院问题”“编制好乡村产业规划”“发挥好山水优势,利用好状元文化”“发展新产业新动能,开发康养产业”“提前研究高速开通后的新格局新机遇”“借助红色资源,提升旅游质效”“打通高校与乡村的资源通道”,一条条感悟和建议,寄托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黄山市委市政府和休宁县委县政府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精心安排,实践活动在19日暖暖的总结欢送会中圆满完成。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