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学员管理

“三同”强党性 实践促担当-——记第53期中青班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19作者:万苗苗来源:进修一部分享到: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员体验学践结合,5月7日至12日,第53期中青班三个班级分别赴岳西、舒城、休宁三地,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田间劳动、走访慰问、交流座谈、现场教学等活动,进一步查民情、听民意、暖民心、解民忧,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和作风双提升。副校(院)长、一级巡视员胡忠明,副教育长、一级调研员王卫东,教务部相关负责同志,中青班组织员参加了实践活动。

       红色课堂悟初心、强党性

      聆听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回望苦难辉煌的革命历程,学员们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在岳西,中青一班学员参观了初心与使命展陈馆,瞻仰了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故居,面对鲜红党旗、面对革命先烈,学员们紧握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一张张斑驳的照片、一件件先烈的遗物、一块块生动的展板,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学员们驻足沉思、凝神许久,不禁眼角泛起了泪花。在舒城,中青二班学员参观了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观看了毛主席当年视察舒茶以及人民公社期间留下的大量珍贵照片、文献资料、生产生活器具和实物。在黄山,中青三班学员来到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看着管内锈迹斑驳的枪支、粗糙简陋的生活用品,回首当年八省健儿汇成抗日铁流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烈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情操。三班学员们还前往杨业功纪念馆,聆听“导弹司令”忠诚使命、清正廉洁的故事,感受一名共和国将军奉献、创新、求实、自律的精神和清廉为官的磅礴力量。

       学员们一致表示,每次革命传统教育都是精神上、思想上的一次洗礼,要从党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中汲取丰富营养、获得不竭动力,以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气担当使命。

       田间课堂同劳动、听民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学员们长期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与农民群众的打交道机会不是很多,因而格外珍惜这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机会。一住进农户家,就主动打扫庭院,说村情、拉家常、聊农事、谈致富,迅速与老乡熟悉起来,很快融入到当地生产生活当中。

       在老乡手把手地指导下,大家很快加入到劳动大军,采茶、挖笋、除草、锄地、施肥、割油菜、打豆腐、采蘑菇……一件件农活从头学起,虽然动作还不是很熟练,但是热情很高、感慨颇深、收获良多。有的学员仔细查看村里的饮水、改厕、卫生等方面情况,推起小车、扛起锹锄、铲起垃圾,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的学员走访慰问村里老党员、老村干、困难户、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一份关怀和爱心。有的学员积极发挥厨艺特长,在农村大锅灶上一显身手,为农户做饭烧菜。学员们积极融入到群众的“朋友圈”,度过了一段“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乐在其中”的生活,大家比学赶超,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面貌,获得老乡们的一致点赞。经过六天的朝夕相处,学员们已经和当地农户融为一家人,他们表示,与老乡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屋、同坐一条凳、同说一个话、同走一条路,才真正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也更加弄清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实践课堂聚民智、解民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学员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大户、村镇企业、党群服务中心等,实地了解当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情况,写下了《民情日记》,提出了意见建议。

      通过召开村两委座谈会、走访致富能手、慰问老党员等方式,学员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生产情况和相关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真切感受群众的生活状况,深入感悟群众路线的真谛。中青一班学员重点围绕医疗、教育两个主题,提前设计包含19个问题的调研提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面对面地访谈86位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策划开展“我的青春在家乡—走进岳西”网络节目,分别在头陀镇、田头乡、五河镇等地进行拍摄,介绍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科技小院知农爱农、科技兴农的成果,探访返乡青年扎根基层、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中青三班学员在各实践点乡镇集中召开座谈会上,组织开展“我为乡村发展献一策”主题活动,学员和镇村干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体会、说民情,纷纷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六天的社会实践是短暂的,但收获却是永恒的。大家纷纷表示,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把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力量。


  •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