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第一专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四篇重要文章开篇统揽,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道理,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
掌握历史主动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更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掌握历史主动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顺应了历史大势。人类社会发展遵循固有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客观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我们党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社会运动规律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立足具体国情,将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与尊重首创精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成功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了历史伟业。
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统一,明晰了历史方位。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终目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马克思深刻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统一基础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唯物史观将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把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作为世界历史的最终目的。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言,把握了历史发展规律虽不能“跳过”或“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却可以缩短和减轻共产主义“分娩”的阵痛,加快人类通往自由解放的进程。实践是贯通历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桥梁,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既合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又能为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终极目标创造条件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握历史主动,充分认识到人类命运交织与共的时代特征,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并自觉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掌握历史主动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更要自觉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率先在学好、用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求实效,切实讲准讲深讲透科学理论,引导学员在学深悟透中知势谋局,踔厉推进“四创两高”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铜陵市委党校(铜陵市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微信公众号
省委党校智慧校园APP
Copyright © 2011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Minggao
皖ICP备060121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196号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邮编:230022